海藻纤维产业化绍兴县率先破题

2012.12.07

近日,绍兴县柯北工业区舒美特园区绍兴蓝海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条生产线缓缓吐出一团团白色纤维。这种外观似普通棉花的纤丝,吸引了包括蒋士成、孙晋良、周翔、姚穆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顶级专家鉴定团。当天在绍召开的“功能性海藻酸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项目成果鉴定会上,专家们称该项目技术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建议绍兴蓝海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尽快开拓海藻纤维应用领域,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专家们的兴奋缘于海藻纤维产业化之艰难。“不惑之年立项,花甲之年鉴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教授级高工叶永茂形容,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项目就经国家立项,但此后久久未有突破,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化生产海藻纤维存在原料来源、稳定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绍兴蓝海纤维科技有限公司隶属绍兴越隆集团。2010年11月,为了研发海藻纤维这种功能性新型纤维,越隆控股成立了姚穆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武汉纺织大学朱平教授的海洋生物质纤维项目。

“前后共花了8年,获得8项专利。”朱平说,他们大量筛选适用于纺丝用的海藻酸原料,通过小试、中试,开发出性能良好的功能性海藻酸纤维,并自主设计研发适用于海藻类纤维规模化生产的生产线,解决了工业化生产海藻酸纤维存在的容易并丝、强力低、耐碱性差等关键技术。

姚穆院士介绍,海藻纤维产业化属国际封锁技术,英美两家垄断企业年产不足100吨,产值却高达55亿美元。一个小小的医用创可贴,只需花25毫克海藻纤维,售价却高达9美元。

海藻纤维的高附加值缘于其吸湿、阻燃和抗菌三大功能。记者从当天的鉴定会上获悉,“蓝海纤维”生产的海藻纤维已经国家纤维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广东微生物检测中心检测,证实具有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生产过程无污染,是典型的环境友好纤维。正因这种特性,“蓝海纤维”开发出的医用敷料、面膜基底等赢得大批客户。“在医疗方面,可以广泛应用于烧伤病人、糖尿病族伤口敷料领域;在生活领域,乳腺疾病女性内衣等也有较大需求。”浙江大学纺织专业教授韩容说,目前这方面均需依靠进口,可替代性极强。

目前,越隆集团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海藻纤维的前期研发、试生产。尽管未大批量投入市场,但他们撬动的或是一个年数十亿元产值的大市场。


image090.png